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K24第三集<神祕留言>第四集<進退兩難> 最新劇評




文 成大藝研所 Justin
海報設計 范世岳


無所不演《K24》
看戲時最充滿期待的一刻,就是觀眾席燈暗以後,舞台上燈還沒亮之前。

總是這樣的。不管演出前海報文宣寫得多誘人多精彩,一切總要看了才知道。
而《K24》的三四集,我要說,果然不負所望。
自2005年首演起,即號稱要以連續劇影集的手法挑戰劇場與觀眾的《K24》,成功的在一二集的演出時獲得了相當的迴響,也令許多觀眾對續集充滿期待。日前終於在台南人戲工場演出續集三四集。
該怎麼說呢?如果有一種戲是能夠讓每個人——從演員到觀眾——不管演的看的都很開心的話,那就是這一齣了吧。坐在台下的我,幾乎可以感覺到台上的演員舉手投足間迸射出來的活力,那是一種不顧一切的力道,在場的人,無不沾染。
一二集時相當搶眼的舞台設計,在三四集時不僅延續這種靈活運用的原則,還更加的精巧。旋轉舞台依舊一隔兩半,除藉由拉門的開合變化場景,或因應劇情需要讓空間伸展之外,尚且在拉門上借用各種質料的變化,讓它從屏幕的想像、窗戶的可能到櫥窗的展示無所不包;而拉門的換景不只在交錯時空(或甚至是拓展到第三維度的電梯),也在一場四人互打電話的戲裡做了相當趣味的展示,僅以門板的開闔即製造出便利而聰明的特效。

如此製造出的舞台變化是相當豐富、趣味且大膽的。在一方舞台上,即能達到如此多樣化的視覺效果,且不僅僅單純倚賴觀眾的想像力,則當中跨越所的藩籬,該是一種屬於眼界而非單純「能耐」的差異了吧。
自然,為求達到從劇場到電視效果的跨界呈現,燈光音樂效果也必不可少。在一開場的片頭部分,由燈光與音效逐步堆疊而出的戲劇張力所營造的驚悚氣氛確實迫人;而輕快爵士風的主題曲則一改第一二集時令人稍感疲累的急促音響,顯得幽默而內斂許多,卻也同時帶起更多想像的氛圍。
此外,在這兩場續集中,角色的變換以及多樣的可能性也被玩得過癮。除主要演員之外,每個上場的演員幾乎都負擔了二到三個角色,而主要演員也在好幾種形象之間不斷變化著;目不暇給用在這齣戲裡,真是妥當無比。

對看過第一二集的觀眾而言,男扮女裝的趣味已經在期待之中,也因此,唯有在這種變裝元素之外再挖掘出更多、更新鮮的東西才能滿足觀眾和演員——或正如創作者自言,那就是一種對演員的挑戰。不以原有的性別或角色框架去問能不能這樣演,而是問跳進這個框架裡可以怎麼演。框架成了一個模型,演員們像水像泥土,滲入浸透之後再穿出,姿態無比瀟灑。

叫同樣的演員在不同的角色之間穿進穿出,在眨眼間換衣著裝事小,能不能叫觀眾信服才是大問題。但這一點,則由演員們自己證明了他們的能耐絕不僅止在誇張的模仿或搞笑,而是能夠模仿得絲絲入扣且讓人拍手叫好。一場藝伎的戲,男男女女抹白粉妝點胭脂,穿和服滿口日語,動作聲調之有模有樣笑翻了全場;接著拿起扇子跳起扇舞,配上由傳統東洋風味的三味線混搭了拉丁節奏的輕快舞曲,則立刻讓觀眾們由一個諜對諜的場景跳進《一個藝伎的回憶》裡去,一曲舞畢,掌聲不絕。
劇名雖是混亂,卻是混而不亂。角色眾多,劇情交錯,你以為這麼多人,難免會看見不精準的舞台動作或尷尬強裝自己在此的演員,但其實並抓不到那些可能的紕漏——不管是掩飾得好或是演得好,相信演員們和導演一樣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另外,劇情上的連貫性並未被忽略。甚至可以說是高潮起伏的。原以為這齣戲的脈絡不就如此,清楚明白得很,因為看慣了電影和影集的手法,因此在劇情上的期待原本就不多,演員的精彩表現反而是比較期待的部分;但是卻在幾場懸疑戲中,發現了原來還是有值得猜測的部分而稍感驚喜,並佩服了編劇的條理分明。在此並無需去計較一些可能禁不起檢視的細節,若以一齣意欲混亂但依舊要講一場精彩故事的戲來說,觀眾應該都滿足了。
這樣的戲,不質問也不困惑,不給問題,為劇情鋪陳所留下的疑惑都將會一一解答給你,看完戲只覺一身清爽。但這樣的無負擔卻不是空白。

空白的戲叫人迷惑而且在離開劇場後會想去大吃一頓來彌補那些空虛,《K24》卻是在看完戲後會想去大吃一頓並且好好討論劇情,然後在之後的一整天都還帶著微笑的那種。
看完戲不管怎樣總是要去吃個飯的嘛,但現在還有哪種劇場有這種心靈療癒的功效呢?
來看《K24》吧。

0 意見: